【大河财立方记者何正权通讯员姜枫】9月26日,信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,正式解读《信阳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。该《条例》已于2025年7月31日经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,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,标志着信阳市物业管理工作全面迈入法治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新阶段。
直面民生痛点:填补立法空白,破解物业治理难题
随着信阳市城镇化进程加快,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逐渐成为社会关注、群众关切的重大民生议题。发布会现场提及,通过市长热线、群众来信来访等渠道,政府梳理出物业领域一系列突出问题:物业服务质价不符、业主权益保障不到位、公共收益管理不透明、老旧小区管理缺位等,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。
“民有所呼,政有所应。”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,《条例》的制定出台威贤配资,是市委、市政府回应群众关切、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重要举措。作为信阳市物业管理领域首部专项法规,《条例》有效填补了地方立法空白,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、建设更高品质宜居信阳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四大亮点凸显:精准施策,构建协同治理体系
采用简易立法体例、不分章节的《条例》共四十四条,聚焦物业管理全链条,四大亮点直击行业痛点:
民生痛点精准破题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质价不符、公共收益混乱等问题,《条例》明确要求公共收益实行共管并公示,同时建立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机制,从制度层面保障业主知情权与居住安全。
基层治理协同强化。将街道、社区纳入物业管理“第一线”威贤配资,规定信用评价等工作需征求基层意见并公示,推动形成“主管部门监管+基层组织协同”的治理格局,让物业问题解决更贴近群众。
信用监管体系健全。推行物业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价,评价结果直接与企业信用评级、招投标挂钩,以信用约束倒逼物业服务质量提升,推动行业良性竞争。
老旧小区管理破局。针对“老旧小区管不了”难题,提出“分项委托+社区托管”模式,确保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,不让老旧小区在物业治理中“掉队”。
三项保障落地:清单化推进,凝聚监督合力
为确保《条例》从“纸上”落到“实处”,信阳市制定三项核心保障措施,推动法规落地见效:
责任落实清单化。将物业管理纳入多部门协同系统工程,市直各职能部门需列出工作职责清单,县区政府需明确权责清单和执法事项清单;同时强化街道(乡镇)物业管理工作机构职能,赋予其协调执法、应急处置、考核评价等实体化权限,确保监管“有法可依、有人负责”。
难点攻坚机制化。建立“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、业主委员会(或物业管理委员会)、物业服务企业”三方协同治理机制,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及时化解矛盾,打通基层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物业问题“小事不出社区、大事不出街道”。
监督合力多元化。一方面邀请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,广泛宣传《条例》核心内容,让法规成为业主“维权利器”;另一方面畅通“信阳码上办”线上投诉平台,鼓励业主依法监督、理性维权;纪检监察部门将同步跟进《条例》执行情况,对落实不力、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,彰显法规刚性约束力。
未来,信阳将以《条例》施行为契机,持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,让“宜居信阳”的民生温度传递到每个住宅小区。
责编:刘安琪|审校:陈筱娟|审核:李震|监审:古筝威贤配资
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