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的诊室里,年过花甲的杨德祥正凝神为患者搭脉问诊。他指尖轻触腕间,目光专注温和,寥寥数语便精准捕捉到病症关键。
杨德祥出身于五代中医世家,自幼便在祖父和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接触中医药文化,那些带着草木清香的药材和古朴的医理典籍,在他心中萌生了传承岐黄医术的志向。
上世纪70年代末,杨德祥进入甘肃中医学院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,毕业之后回到庆城县天成配资,成为一名基层中医。
从医40余载,他的临床工作时间累计超过1万个工作日,带教实习生和医生百余人次。近5年来,他每年诊治的患者3000人次以上,其中专科病人占一半以上。
展开剩余57%杨德祥的从医之路,始终与基层医疗发展同频共振。2003年,他接过庆城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的重任,以改革魄力破解发展难题。2007年,他掌舵庆城县岐伯中医院,将岐黄文化精髓融入医院建设,建立起涵盖中医内科、针灸推拿科、治未病科等多个特色专科的诊疗体系,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脾胃病、风湿病等地方常见病的特色中药方剂。
深耕中医临床多年,杨德祥在中医诊疗领域练就“独门绝技”。他擅长将传统辩证与临床经验相结合,在肝胆病、脾胃病诊疗中形成特色方案,提出了治疗肝胆病的“三论学说”,即:疏肝升脾论,温阳排毒论,苦寒清胆论。“三论学说”指导临床实践,许多饱受慢性肝病困扰的患者经他调理后重获健康。对于眩晕、头痛、失眠等疑难杂症,他主张“标本兼治、身心同调”,通过中药调理与情志疏导双管齐下,取得明显疗效。
不仅如此,杨德祥对儿科杂病、妇科杂病也有深入的研究与丰富的诊疗经验。对儿科杂病,强调剂量适中,适时急投,中病即止;对妇科杂病,重视疏肝解郁,清热利湿,轻剂缓图。他非常注意继承使用传统经方,并在反复使用经方的基础上融入个人临床实践,取得积极的治疗效果。
在繁重的诊疗工作之余,他笔耕不辍,先后发表学术论文 20余篇,出版《岐伯与庆阳》等专著 7部,用文字梳理诊疗心得、传承岐黄智慧。从庆阳市“十大名中医”到甘肃省“优秀医务工作者”,再到“基层名中医”,一项项荣誉见证着他的医者担当。2016年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其“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”专家称号,为他的从医生涯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如今,杨德祥仍坚守在诊疗一线。他说:“岐伯故里的水土养育了我,能用中医技术服务乡亲,是这辈子最幸福的事。”杨德祥用40年的坚守与奉献书写了医者的担当。
(作者:闫慧)天成配资
发布于:甘肃省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